微信红包改变支付格局的始末

24-05-29     slbcun     1147℃     0

腾讯是如何通过微信红包实现第三方支付逆袭的。其实故事的发展我认为是不受任何人左右的,甚至连马化腾和马云都没有预料到故事的结局。

支付格局的逆袭

2003 年 5 月份,淘宝网开始上线,当时的界面还比较简单,售卖的品类也显得很杂乱,直到后面才慢慢收敛到服饰和鞋袜的品类划分中。

当时淘宝面临的第一个大问题不是品类的匮乏,而是网上购买支付方式非常不通畅,以及买卖双方之间的信任问题,那时中国的银行卡和信用卡普及率还非常低。马云被迫开始研发支付宝解决这个问题。2004 年 12 月份,支付宝公司成立,准备研发第三方支付平台,也开辟了一个新的产品品类。

从此,支付宝伴随着淘宝的发展,一路高歌,从 2005 年开始连续十年夺得第三方支付的冠军,牢牢占据着第三方支付的龙头位置。没有人能想到会莫名其妙突然蹦出来一个企业可以实现逆袭。毕竟过去支付宝的江湖地位不容撼动,市场份额 80% 遥遥领先第二名财付通的 10%,而且十几年市场份额没有发生大的变化。

经过短短的5年时间,移动支付格局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,支付宝市场份额从83%掉到45%,而微信支付从10%增加到46%,交易笔数更是大幅领先。在整个过程中,支付宝必须依靠补贴才能勉强维持市场份额,而微信仅仅只需做一个到店红包的线上活动就够了,因为用户的使用习惯,聊天高频带动支付低频,微信不断地蚕食移动支付份额,实现惊天的逆袭。

面对市场的风起云涌,马云在支付宝年会问高管们,支付宝为什么不做红包。他认为微信支付的逆袭与红包密不可分,如果支付宝抢先做了红包,就可以避免微信支付的崛起。然而团队应该反问马老师:“你在支付宝和淘宝,发过红包吗?”

微信支付逆袭这件事很有趣,是一个企业文化如何拯救公司业务的典型故事。

腾讯红包文化

大家知道这张照片是在哪里拍摄的吗?大家排队又是在做什么?

其实,这是腾讯每年大年初八的开工日,马化腾在给每一位员工发红包。腾讯开工发红包是一个由来已久的传统,也是腾讯企业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。同事们都要排队去领红包,排队场面非常热闹,腾讯大厦广场布满了人,就和过年一样。

2003 年 7 月份入职后,第一个春节放假前,老领导 Luke 和我说:“Boots,告诉你个好消息,初八开工当天一定要来上班啊,因为可以抢红包。” 我说“找谁抢?”其实规则很简单,未婚的向公司里已婚的人抢红包,结婚与否是唯一标准。

初八当天,十几个毕业生聚集在一起讨论找谁抢红包,结论是肯定找老板马化腾抢红包呀,他的红包应该最大。然后我们就一队人冲到马化腾办公室,跟他说:“恭喜发财,红包拿来!”一堆吉祥话说了半天,然后马化腾抬头看了我们一眼说:“我还没结婚。”我们听到这句话全傻了,原来真的是要结婚才给的,赶紧跑出办公室冲到 Charles(陈一丹)那里,他孩子都两个了肯定结婚了,我的人生第一个红包就是 Charles 给的。

马化腾当时没有给红包,是因为那时还没结婚,结婚以后,尽管一年 365 天每天都很忙,初八开工那天他一定会出现在腾讯大厦,从早上开始就给大家发红包,每年都要发两万多个。

初八当天,马化腾会亲自一个一个地把红包发给每位员工,不会请他人代劳,碰到认识的员工,还会聊上几句。他的红包就五十块钱。2006 年第一个红包五十块钱,到了 2019 年还是五十块钱,大家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,虽然发得人多了,但是钱没有变。当时的规矩大概是这样的,马化腾发五十块钱的红包,副总裁发二十块钱的,总经理发十块钱,总监或员工发五块钱,因为人民币金额就这样设计的。

2006 年十块钱还能吃个盒饭,可是到了 2012 年还发十块钱,就显得有点不合适了,但是也不能发五十,因为老板还在发五十。到了 2012 年大年初八,大家发红包时想到了一个办法:随机在原有金额的基础上放一些五十元或一百元进去,看看大家的运气怎么样。听了这个故事你有没有觉得似曾相识?其实微信红包的随机红包就是这么来的。

微信支付的同事有一年发现了一个情况,因为火车票和机票不好买导致初八赶不回来,但又想拿老板的红包。微信支付能否做一个功能,人没有到老板面前,但是能收到老板的红包,就这样徽信红包便做出来了。2013 年末,老板为了鼓励大家用微信红包,就疯狂拉群,拉一个群就发红包,然后红包接龙,谁抢到手气最佳就继续发,简单快乐可以玩一天。

微信支付的崛起

2015 年春节,微信支付和央视春晚合作给全国人民发红包,当年实现 10 亿次的红包发放,扩大了影响力。从这一年开始,全国很多用户才开始真正使用微信支付,实现了微信红包向全国的普及,帮助微信支付获得更多的新增用户。

2014 年和滴滴一起做红包任性大派送的活动对微信支付影响最大。不知道你还记不记得当年第一次打车,是否是因为有人给你发了滴滴打车红包。

对比支付宝,当时的微信有一个缺点就是没有支付场景,而支付宝有淘宝和天猫,还有各种各样的支付场景。当时恰巧滴滴也想通过红包新增用户,那年大概给用户发了 10 亿元的红包。其实不是腾讯有多有钱,而是因为通过这种方式微信支付新增用户的效果非常好。

分析滴滴的支付场景可以发现它堪称完美,它主要有三个特点:

第一点“高频”,

第二点“刚需”,

第三点“小额”。

这三个特点结合以后,就使得可以花很少的钱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。

第一点刚需,微信所有用户基本都打过车,这便是刚需。

第二点高频,无论上下班或出差,随时都有打车需求。

第三点小额,一般打车的金额从 15 块钱到 30 块钱不等,假设打车费二十块钱,打完车抵扣一个十块钱的优惠券,会不会因为便宜了十块钱而小欢喜。

刚需、高频、小额的支付场景对于微信支付的崛起帮助太大了,因为当时出现了一个情况,我们虽然发了十亿红包,但是换回来更多的绑卡用户,以前支付宝大概有过亿的绑卡用户,微信支付则差了一个数量级,结果这波运营打出去,双方的差距就很小了。

因为最难的门槛在绑卡流程。绑完卡后用起来便非常方便,但绑卡本身操作非常烦琐。正常来讲,一个银行卡号 16 个数字,一个手机号码 11 个数字再加 6 位验证码,33 位数字还只有在不能输错的情况下才绑卡成功,花多少钱才能让用户心甘情愿的绑卡啊。

至此,微信支付的整个用户基础就建立起来了。如果在 App 层面继续竞争下去,支付宝就不只是交易笔数被微信支付反超。交易额有一天也会被微信支付大幅反超。

因为在互联网做产品一定要懂得高频打低频,高频是大流量入口,低频则不是。这个原则也解释了为什么美团外卖不挣钱但一定要做,因为团购行为一周一次就属于高频了,而一周三次外卖只能叫日常,外卖比团购高频的多。

高频可以打低频,但是低频往往带不动高频,所以支付宝做“来往”没有做起来,因为社交是高频,而支付是低频。马老师再厉害也没办法违背客观规律。

这个故事看似有趣却又值得反思,一个红包的企业文化现象在企业生死存亡那一刻,真的可以帮助到企业。红包文化最大的价值是什么,其实就在每年的大年初八,马化腾站在办公室门口一个一个亲手把红包发下去,微信支付的逆袭之路也是从这里开始并持续不断地走下去。


分享 收藏
发表我的评论

表情

共0条评论
  •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,赶紧来抢沙发吧~